航天机电增资5200万元开发光伏电站
他们的提点不少我事前知道,也有些是读后才知道的。
关于这一点,今后我们还可以讨论。布尔人就说这些人是英国人的走狗,是南非奸,是在帮助英国人干涉南非的内政。
当时黑人维权运动对此是强烈反对的,曼德拉对这个计划有激烈批评,他指出:尽管汤姆林森报告中关于发展黑人区经济、改善民生的说法并非一无是处,但这个计划的目的是在于阻止黑人定居城市,因此从总体来说是行不通的,而且是不人道的。为了使黑人家园对于黑人有约束力,南非从1974年开始,还千方百计地让这些黑人家园独立。到处都可以看到英布战争的纪念碑,布尔人不断宣传,说讲英语的人以前曾经欺负过我们,现在还要欺负我们,现在欺负我们的表现就是要对我们强加人权观念,强迫我们提高黑人的人权。汤姆林森报告说,如果不为黑人在自己的居住区提供发展机会,那么我们的计划就会失败,因此要实行所谓的投资点和工业分散化计划,也就是在黑人家园搞离土不离乡的乡土工业,让黑人就地在那里工作,不要进城,进了城也不要在城里安家。在种族隔离时期,南非大城市是没有贫民区的,原因是不允许黑人进入,只能住在索韦托,不能住在约翰内斯堡。
为了这一点,南非的国家公共财政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后期,他们对黑人家园的补贴非常之大,1988年到1989年财政年度,南非政府对10个黑人家园的财政补贴总额超过69亿兰特,而下一财政年度更达到85.1亿兰特,增长非常快。因此他们提出,解决的办法就是让黑人和白人彼此独立发展。为此,有一整套被南非人叫做二元体制的种族隔离制度,其中包括只准黑人进城打工但不能安家的流动工人制度,随意盘查、拘禁黑人的打工证制度,以消除贫民窟为名驱赶黑人的所谓有序城市化政策,既便于白人国家随意圈占土地又便于束缚黑人的土着土地强制性部落所有制制度,以及阻止打工黑人在城市扎根,让他们出卖青春后返回农村的所谓黑人家园复兴计划。
但是时间长了,黑人安家的趋势还是无法阻止,他们就在约翰内斯堡城外划了一片地方,让流动工人在那里盖房子,这就是所谓的索韦托(Soweto)。今天南非社会的共识是,如今的城市治理困难只是他们进步过程中的问题,要解决这种问题,但绝不会再倒退回到前拉美化的状态,尽管南非在那时曾经有非常漂亮而且有序的城市,但对于大多数人即黑人而言这并不是他们的城市,也不值得他们自豪。一些南非朋友告诉我,现在圣诞节回去过节的劳工,主要是外籍劳工了。南非在上世纪80年代的高速公路里程曾经一度仅次于美国、德国,居世界第三位。
第三个特征,就是南非的白人主体布尔人比较需要国家的保护,因此他们的公营经济占的比重比较大,1980年公营部门占全国固定资产的58%,占产值的26%,出口占50%以上。这种体制尽管实现了奇迹式的经济增长,但也导致了尖锐的社会矛盾,终于不可持续。
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又一个理由是文化差异论,否认普遍人权,主张白人的人权标准不能适用于黑人。因为南非毕竟还是有一点西方的传统,如果是本国的公民,不让他们在城市定居还是说不过去,他们也不能明目张胆实行一种另类的户籍制度,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让这些黑人干脆成为外籍劳工,如果这个黑人家园独立成为单独的国家,那么黑人劳工的问题就比较简单了,他们就成为外籍劳工,只能在这里打工、不能安家。白人当局还说,黑人家园可以保护黑人的优秀传统,维持酋长制度,不要学白人搞什么民主。在有序城市化的条件下,南非不允许黑人在城里定居,但是却需要黑人打工,黑人不能定居的理由,就是如果黑人在城市里定居,就会形成贫民窟。
因此,布尔人压迫黑人,坚持自己的种族优越性,似乎反而具有了抵制殖民主义、独立自主和拒绝他人干涉内政的所谓正义性。正是由于这种制度设计是出于这样很不正常的目的,因此这些形象工程花钱多、效果差,被很多白人纳税者视为很大的负担,这种负担也是他们在种族隔离制度后期改变态度,倾向于支持取消种族隔离的原因之一。因此,南非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外贸顺差很高,南非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内,外贸顺差曾经从143亿兰特发展到7430亿兰特,膨胀了五十几倍。但是后来,因为那里离市中心比较近,只有4英里,属于三环内甚至二环内吧,白人当局认为这块地皮被黑人占据太可惜,于是实行了清除贫民窟计划,把上万黑人赶走,造成非常严重的事件。
为了让非洲人留在农村,或是在矿上打工,白人政府坚持认为黑人本质上就是农村人,不适合城市生活,亚历山大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却戳穿了这种无耻的谎言,亚历山大的居民来自各个非洲部落,完全适应城市的生活和政治意识,城市生活有利于抹掉部落之间、种族之间的隔阂,因此曼德拉说亚历山大是黑人的希望之地。关于1994年以后的南非变革,我觉得还有无数的故事,也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
南非英语白人建立的英国圣公会是比较反对种族隔离的,他们甚至选出了一个黑人大主教图图。但这种状况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就难以为继了。
二是这种制度安排的成本越来越高,国际社会对这种事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南非御用学者宣称,如同保持种族生物特性一样,保持民族认同、保持各自文化特性的权利是最基本和首要的人权。一方面是维护这种状态的成本越来越高,包括黑人家园的建设都是非常花钱的,效果也不好。白人规定这种制度,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防止黑人由于土地买卖而变为无地农民,是为黑人着想,其实谁都知道,这是为了白人圈地着想。开发商不愿意浪费这笔钱,就把房子卖(租)给了黑人打工者。而荷裔的白人叫布尔人,布尔是荷兰语农民的意思,他们传统上是农民,比较排斥工商业,他们进城之后绝大多数是穷白人。
欧美的城市,还是有很多比较脏乱差的穷人住宅区,但是民主化以前的南非因为对黑人实行严格的控制,黑人是不能进城安家的,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城市都是白人城市,建筑的华丽、秩序的良好以及市容的整洁,甚至超过了欧美的一些城市。但是南非当局希望通过振兴黑人家园计划,使得南非的黑人能够回流农村,即使不回流,也希望由此只在城里暂住,等到打工到35岁就回到黑人家园靠部落集体所有制养老了。
对白人当局来说,实行这样的土地制度有两个好处。我发明了一个名词,把这种状况叫做前拉美化,也就是说它是在没有迁徙自由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漂亮城市,这种漂亮城市的背后是对黑人人权的剥夺,因此它比拉美还要落后。
19世纪英国人在治理开普殖民地时期,曾一度推行过土地私有化的改革,允许黑人购买和拥有土地,但是这一政策惹怒了布尔人,进行了强烈的反对,为了安抚布尔人,英国人妥协了,后来南非实行的仍然主要是布尔人的制度。很多人认为南非之所以富裕是因为有金矿,其实南非最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制造业推动的。
如果折算成2006年的美元,就相当于60亿美元,按照黑人家园的总人口平均,每人达到380美元。于是通过国家投资,在黑人家园盖了很多公共设施,盖了一些居民区,搞了很多那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南非的黑人家园理论是1956年通过所谓的汤姆林森考察团的报告建立的。其中在50年代出现的索菲亚顿事件是最有名的一次。
但是到了70年代末,由于社会危机的逐渐显露,开始减速,到198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因此就出现了一个很鲜明的对比,一大片的棚户区组成的索韦托和全是华丽的建筑构成的约翰内斯堡。
南非是中国很关注的一个国家,1995年中国与南非建交之后,南非是中国人去得很多的一个国家。南非黑人当时的抗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抗议黑人通行证制度。
民主化之后,这种现象很快得到了改变,一方面索韦托的公共设施在民主化时期有了很大的改善,索韦托不再是那么简陋,不管是黑人的住宅,还是各种公共设施,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南非在经济发展时期曾经出现过很多这种事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改革之前,中国也有很类似的现象,就是城里差别不大,农村差别也不大,但是城乡差别非常之大。因此这些人特别需要有特权来保护,他们特别希望有一种制度能够提供大锅饭,能够把被认为是进城跟他们抢饭碗的黑人排挤到底层。这就使他们在种族问题上变得比英语白人要更加顽固。着名南非影片《鼓》就是讲的这件事。
而南非的英国圣公会更是成为黑人基督徒的抗争基地,产生了像黑人大主教图图等精英。但是那些低人权国家则不然,他们的暴力城管显然侵犯人权,而用城管方式清除贫民窟才真正是侵犯产权。
据说黑人也希望保护自己的文化特性,实行种族隔离有利于保持黑人文化。南非的这一优势,是欧美国家所不具备的。
南非的基础设施很发达,这是由于南非上述体制下,圈地很方便,欧美没有这样的条件。我不否认一些民主国家对穷人私搭乱建相当宽容。